同學二婚,我該怎么隨禮?

李丹在南坪附近一家休閑娛樂公司做財務,十多天前接待了從河南回重慶玩的同學周璐。吃飯時,周璐突然告訴李丹,自己閃婚了,今年2月相識,3月份就領了結婚證,計劃今年年底辦婚禮,邀請李丹參加。

李丹和周璐是小學同學,初中也在一個學校。上小學時,周璐的父母就離婚了,爸爸在重慶,媽媽在河南。李丹說,初中畢業后,周璐就到河南和媽媽一起生活,雙方聯系得并不多,只是每年周璐要回重慶玩幾次,兩人會聚一下。

最近,29歲的李丹得知了同學周璐(化名)結婚的消息,在替同學感到高興的同時,李丹也糾結起來:對方是二婚,不知該如何隨禮?

“當時有點吃驚,但還是替她感到高興。”李丹說,2016年周璐在河南結過一次婚,但沒多久就離了,之后也耍過一些男朋友,但都沒聽到她提過結婚,這次閃婚的對象是第一次結婚,自己很希望也很高興周璐收獲幸福。

如何隨禮

在替周璐感到高興的同時,李丹也有了糾結。她說:“不管我到時候去不去現場,但禮肯定要送,我不知道該送多少。”

2016年周璐在河南結婚時,李丹去當了伴娘,包了1000元的紅包。2018年李丹在重慶結婚時,周璐沒來得及趕回來參加,但也送了1000元的回禮。

“因為是兒時的友誼,雖然現在聯系得并不多,但心頭還是有她一個位置,不知道她這次結婚,自己還是不是要和一婚一樣,送1000元。”李丹說,她咨詢了身邊一些人,答案要么是送500元,要么就是建議還是送1000元。

七嘴八舌▶▶▶

二婚,禮該怎么送?

客人方觀點

主人方觀點

      楊先生(31歲 銷售主管):得看關系,如果想要維持好好的關系,該怎么隨禮就怎么隨禮,她會感受到你真心和祝福,以后肯定也會想辦法回你的人情。

王女士(28歲 銷售):如果聯系不多,就不用和一婚一樣送1000元,二婚就是送個祝福,送一個吉利的數字吧,比如699元,520元等。

蒲美(28歲 全職媽媽):手頭寬裕就不要區別對待,格局大點,但如果確實手頭緊,量力而行就可以了。

秀秀(31歲 老師):我是二婚,老公是一婚,婚禮照常辦的,覺得二婚也需要被祝福。不過人都有自知之明,我知道自己是二婚,為了不讓人為難,關系不是特別好一婚時又邀請過的同事和朋友我都沒有請,只請了一些要好的朋友和親戚參加。至于邀請了的,我還是希望不要區別對待,畢竟二婚也是結婚。

        吳女士(50歲 自由職業):我是二婚,因為雙方都是二婚,就只請了最親近的人一起吃了個飯,很多人包了紅包都沒有收,覺得有大家的祝福就夠了。但是,如果有一方是一婚,無論是二婚這一方的親朋,還是一婚這一方的親朋,都還是希望該怎么隨禮就怎么隨禮。

專家觀點▶▶▶

感情才是隨禮的第一評判標準

無論一婚還是二婚,都是一段新的開始,都值得被祝福。世俗中,祝福往往體現在隨禮這件事上,但其實感情才是隨禮的第一評判標準,重點在于“禮”,而不在于是一婚還是二婚。

感情好,就沒有必要糾結自己到底該送多少,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,和普遍隨禮的金額定就是。如果心里在糾結,就說明這個關系只是一種“社交關系”“禮儀朋友”,隨自己的能力送,或同等關系的人送多少自己就送多少。
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

關注公眾號

微信公眾號